<01期目錄>

 

01
哲 學 部
 
   
 

 

神學與哲學關係 周景勳

中世紀時代,教會的哲學常是為了神學而作出思維的探討,似乎是為了服役神學而存在,因為哲學探求的最終目標必然攝及生命終極的問題,就是無不指向「神」,故有:「哲學是神學的婢女」之稱。

中世紀後,教會的士林哲學被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興起,帶來了思想上的挑戰,因為此時期的哲學是以「新」的面目出現,便提出新的哲學問題,新的解決方法,也顯示了思想的「自由」發揮,他透過思想的自省而有所覺醒,再不希望由「神」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由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於是,理性主義將人的理性提高到一切之上。經驗主義強調一切知識皆從經驗而來的,反對形上學的先天理念,企圖用經驗來解決一切哲學的問題;此時神學不能凌架在哲學之上。到啟蒙運動時,思想內容更看重「人」的問題,要用理知重新發掘人的生活動向,於是將「信仰」置於在理性之下,強調知識來自經驗,反對神學中的啟示認知。此際,哲學已經脫離神學的局限,主導了十八世紀以降的思想,「哲學是神學的婢女」之稱也從人的自覺思維中被解除了;他的哲學批判一方面綜合了經驗主義後天觀念,和理性主義的先天觀念,推出了他的新體系,喚起哲學對「認識主體」本身的探究,重新問及「人」的問題,也提出「應該」、「可以」等問題作思維上的反省;在此體系中,康德要將形上學與倫理學、知識論和宗教、理性和信仰完全融為一爐作討論,推動了哲學問題的研究,領導了德國觀念論的發展;此發展到了黑格爾時,便到了頂點,一切都落在「正反合」的辯證方法的正反推論中,引起了唯物辯證,以自然的現象的正與反中得出自然鬥爭,合則'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從此一路向發展出無神的思想。因此,現代哲學的發展有唯讀論、客觀主義、主觀主義、唯物論,其後有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結構主義與實證論等。

可見從中世紀哲學到現代哲學,這期間的思域變化很大,至少「哲學」已不是「神學的婢女」,哲來已變成一門思想探索的最高學科,可稱為「科學之科學」、「藝術之藝術」、「宗教之宗教」,即是所有學問之源頭。因為哲學是人以理性探究宇宙萬物的根源,亦探索人生奧秘的根本真相;故此,人要不斷思考以發挖真理之所在,要不斷反省以印證人生的價值,與宇宙萬物的存在價值,藉以培養生命的智慧,這智慧不局限於西方哲學,也在不同文化中可以尋找到的:如東方的印度伯慧和中國文化中的智慧。

因此,在面對二十一世紀元的來臨,當代哲學發展又如何?面對新科技,人的生命低值及架在意義是否要重新作詮釋?人的主體性肯定如何介定?生鄒的規範如何再劃分?的們深信,當今是開放對話的時代,哲學與科學`與神學、與宗教、與社會學、舉凡與生鄒有關的事件,都必須深入地進行對話,換為在哲學中的形上學、人學、倫理學、認知論、宇宙論等都必須有互動的認識。縱使科學家可以複製人,但能否複製思想呢?的存有懷疑!

******

去年之畢業生

去年哲學部畢業同學的考試皆順利完成,在一九九人年聖誕期間,已收到每傳信大學寄來的學位證書,四位應考的同學吳書成、葉定國、梁國勛及何諾文都能獲得優良成績。

******

學部活動

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下學期,哲學部為同學們安排了二個研習會,其一乃葉慶華神父的《里克爾哲學中形上學和倫理學的關係》安排在一九九九年二月十、十三及廿四日三天舉行。

另一研是習會由林震神父主持,講題為《無神請研究》,舉行日期為一九九九年四月六日至八日兩次研習會的內容都非常豐富,歡迎同學們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