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導論

編者的話

「先知之恩終必消失,語言之恩終必停止,愛卻永存不朽。」(格前13:8)

對天主的大愛先知和宗徒留下寶貴的見証,人們將之筆錄成書,流傳後世,成為聖經。時至今天,滄海桑田,這些書卷已是殘章舊頁,但仍有不少人從這張「草紙」到那張「羊皮」,把生命最好的年華放在聖經手抄本上。因為聖經所載的事實,並沒有和手抄本一起褪色,反而使很多人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得到豐足。為此,信徒將聖經視為天主聖言,以隆重的禮儀來聆聽,以熱切的心神來默思,以歡悅的生活來宣講,以忠貞的奉獻來見証。

天主的愛是那般真實,以致衪的聖子為我們降生、死亡和復活。新約的作者對衪有刻骨銘心的經驗,「親眼看見過,瞻仰過,親手摸過」(若一1:1),所以他們的寫作並非傳達一些迫切性的神學意念,而是將信、望、愛的「迫切」(格後5:14)建立在鐵一般的史實上。基督只有一個,但人們接觸基督的經驗卻是多樣化的;為此,在新約書中,就有多個基督論。

為初接觸新約的典籍的人,面對不同的論調,總有點不知所措。這好比登山的人,在路上遇到不停變幻的雲霧,而作者藉著本書,陪同讀者將之撥開,讓天上永恆之光--基督,照耀我們的人生。

作者黃鳳儀修女多年是本院的新約教授,在「愛的催迫」下,她將寶貴的教學資料,輯錄成書,慷慨地與我們分享。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細述新約書卷的形成和研究法,共有八章。第二部分是分論,將新約書卷,提綱挈領地介紹出來,共有廿四章。最後還有十三個附錄,提供一些基本資資、圖表、地理環境和兩個索引,以便讀者查閱。


除了向作者外,我們還須感謝聖神修院學院的聖經教授伍國寶和黃國華,他們用了寶貴的時間校閱此書。陳愛潔編寫作者索引,校對和負責全書的編輯及排版事宜;陳有海及區海晏是電腦及印製顧問。


韓大輝
I996年11月1日諸聖節
靜山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