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期目錄>

09
【 學 院 研 習 會
         
 

 

學院在這個年度舉辦了多次不同題材的研習會,以供同學及外界朋友彼此交流神學及宗教上的心得。

 

從道家思想看若望基督論

黃克鑣神父於三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主持的「從道家思想看若望基督論」研習會。探討內容包括若望「聖言」與老子的「道」的異同,從道家聖人的角度看若望的基督等。

   

整合的人文主義 後記

今年(2004)三月十七、十八兩天,學院邀請了台灣輔仁大學校長李震神父來為哲學部的同學舉辦講座,主題為「整合的人文主義」。我們全體哲學部的同學均出席參與,雖然有些同學不大習慣聽普通話,由於內容精闢,大家無不聚精會神地聆聽,更熱烈回應,可見李神父的研習會十分成功。

李神父首先介紹普遍的人文主義和哲學中的人文精神。這在西方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自古希臘以至中世紀的哲學家,對物道或自然、人道及超越性天道並重,強調神、人及自然相互整合的重要。在中國,自先秦以至宋明清的哲學也是超越性天道與人道、地道並重的。在中國的傳統哲學中,大多持守普遍的及整合的人文主義。在介紹的過程中,李神父給我們重溫了一次哲學史。接著李神父由人文主義論及今日中國社會之現況,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分為兩個自主、分治的政治、經濟實體,中國人經歷了嚴峻的對立、不相往來,甚至兵戎相見。李神父指出,唯物無神論,已非再是超越性天道與人道、地道並重,也偏離了普遍的人文主義,成了極端的人文主義,或稱人本主義。同時講出天主教的社會觀念和對政治、經濟的基本立場與態度,更引《梵二》文件為證。最後以「個人與社會的整合」、「科學與哲學的整合」和「有神論與無神論的整合」作結。

透過這次研習會,引導我們深切地反思。普遍的人文主義有其哲學基礎,而哲學也涉及超越的神,於是普遍的人文主義或整合的人文主義,就其本質而言,都是有神論。其實普遍的人文主義應離不開宗教、政治和倫理。政治可規範人要過倫理道德生活,但未能規範人心中的善與惡,而宗教可助人剔除心中惡念;政治乃外在制度,宗教則內在於人心,讓人擺脫罪惡之控制,以補政治之不足。

在了解普遍的人文主義時,再看我們目前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實感到這普遍的人文主義的緊要性與迫切性,也明白李震神父提到的「個人與社會的整合」、「有神論與無神論的整合」的重要性。

陳潔璋

 

 

牧民神學基礎

一連四天的「牧民神學基礎」研習會已於4月13-18日順利舉行。回望這次研習會實在為我們激發出不少活出使命的動力。

這次研習會的題目是學院首次開辦的課題。顧名思議,「基礎」為我們指出:做牧民工作需要神學反省,而講者白大誠博士及尹瑋玲博士卻帶領著我們經驗了一個既實在而有效的神學反省方法及模式。在這方面不容多說,因同學們已親身體味,反而,我要指出另一方面的「基礎」。

職務不單是服務,更是履行基督徒的使命,並在過程當中回應團體的需要及為人帶來希望,體現天國。為達到上述目的,「基礎」的要求,是要注意的。

首先是擔任職務的人,他/她能否視「職務」為其個人的聖召、神恩的服務?講者更指出「職務」是一項專業,我們有否意識這裝備及重要?最後我最想一提是講者的身教。在他們身上正流露出履行「職務」的態度;對人的尊重、開放、接納、欣賞、鼓勵及不斷邀請對象進入交談、溝通而達致共融。

這研習會的而且確激發起我們不少為教會服務的熱忱,願這開始推使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反省及實踐。

楊玉蓮老師

 

What Christ Accomplished on the Cross? 講座後

四月三十日學院邀來東正教隱修士達瑪素神父(Fr. Damascene),主持了一個名為 "What Christ Accomplished on the Cross?" 的講座。主受難的日子剛過,在這段復活期期間,聽了這個有關祂的救贖內容的課,感受尤深。

講座的內容由原祖的墮落開始,或更好說是由天主創造之初的境況開始。由「原初的創造」到「再創造」,在短短的兩小時內,我們彷彿翻開了「聖三論」、「恩寵論」及「基督論」等課,重新溫習了一遍。

神父所講授的,或可以說是用了「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羅5:19)這一節經文來貫串?整個講座的內容。講?說到基督的救贖可以分成三個層面去看,分別是基督的降生、死亡及復活事蹟。這三回事件的出現都是為了要化解人類墮落所帶來的惡果的。首先,「降生事件」是基督的親臨,他修補了人與天主之間那種破損了的關係;其次,「死亡事件」是基督用體血洗淨我們的罪污;而「復活事件」則是基督戰勝死亡的威脅的明證。尤其重要的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不單只在於恢復人類在墮落前的境況,它還提升了我們的地位,使人得?的比從前的更多、更超越,即更能接近天主,成為天主的義子。

人類所開罪的對象是至高的天主,這罪過決不是泛泛的一些世間有形物質可以作祭獻而彌補的。這份人類償還不來的債,天主為?愛,甘願自我犧牲,降生取了人的形骸,傾盡寶血,為大眾贖罪。

創造人類、宇宙萬物,並非天主必然要做的事情,因為祂已經是絕對的存有。天主創造是要藉人類分享祂的美善,而彰顯祂的光榮。這一個創造的目的,簡單說來,是天主無私的愛的主動贈與,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降生的基督的甘願捨生。我們每次在聖祭禮儀當中,就都能經歷?基督捨生救贖的片段,這是一份「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愛情」(若15:13)的體現。

在我們沒有付出分毫之前,造物主天主先賠了本,創造了我們,還要承受我們的忤逆;我們就是因為祂愛我們在先,才反過來愛祂。有血有肉的我們,就能無慟於衷嗎!

廖潔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