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對亞巴郎說:「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創12:1)
四年的夜神令我感到聖經知識的浩瀚,教理的博大精深,禮儀背後的深情和倫理是學習如何回應天主。
學期結束前的總考,將四年所學盡可能融會貫通,一點也不容易,但總考令我對神學有更深的領悟。但在知識上的理解萬萬比不上在心靈上所受到的震撼,因為開始領略到天主那種無可言語的美!是一種觸動內心最深處的美。
畢業絕非完結,而是活出所學的開始。那時的我,唯一在教會內的事奉是在聖博德堂內教主日學。當時有同學問我接下來有什麼想做?我很隨意地回答說:「不知道!等天主call我,我靜靜地等待就可以了。」不久,我參加了由低一年級師弟妹主辦往耶路撒冷的朝聖團,由韓大輝神父(那時未升主教)做隨團神師,而吳岳清神父則做當地神師,可謂是星級朝聖團。這次朝聖改變了我一生,不單止放下了抑壓多年的內心創傷,更在途中認識當年在青委工作的游小允。經她介紹之下加入了青委成為委員,踏上了為青年牧民服務之路。青委變成了天主指示給我的地方。
在朝聖之前,我完全不知青委的職能是什麼,也不知天主想我做什麼工作。很感恩在青委認識了主席甘寶維神父和職員「大口」,我們三人想重新編寫「青年領袖培育課程」。有別於以往著重帶組技巧,改以加深天主和學員關係為根本,分遇見、內化和回應三個部份。完成課程改革後,我很順其自然成為了同行者之一,並講授其中一部份課程。不知不覺間,跟一班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成了要好的朋友。曾試過一星期四晚到青委,那裡差不多變成了「第二頭」住家!經過幾年的努力,慢慢看到成果,培育課程畢業人數漸多,他們自發成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團體--「青領友」,活躍於不同堂區之中。我親自見證著它的誕生和成長,內心有一份無與倫比的愉悅。青領友當中也有幾對成為了夫婦,更開始有他們的兒女,每次看到他們的分享都不禁讚嘆天主的帶領。
在青委的六年轉眼飛逝,甘神父在去柬埔寨前找了我和另外兩位委員Andrew Hung和Jenny Pow,希望我們能繼續在不同的崗位參與青年牧民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和準備後,我們成立了「基督青年行Christ Youth Action (CYA)」的NGO,和玫瑰堂的一班兄弟姊妹一同培育青年。基督青年行其後成為了「教區平信徒團體」。
青年牧民漸漸成為了我生命的其中一個路向。我在CYA開辦了幾個給青年的課程,如Work Shine,分享在職場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精神;Love Shine,就討論如何選擇和發展男女朋友關係;Word Shine,就是聖言分享。最近還將部份內容重新製作並放上YouTube,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年人對聖言的興趣。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為YouTuber!CYA另外也製作了微電影,名為:「Shine Movie」。一共八集,每集大約十多分鐘,以故事形式去表達基督徒的價值觀,針對中學及大專學生,希望以電影方式吸引他們的「眼球」和反思。這些活動都以Shine命名,是想貫徹CYA的宗旨:「燃亮青年愛火,獻身基督同行」,這也漸漸變成天主在我生命中的指示。
「因為信德,亞巴郎--蒙召選,就聽命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去了。他出走時,還不知道要到那裡去。」(希11:8)
我的體會是:「就算未知道要往那裡,也要開放自己!積極回應天主的召叫,祂會指引你到從未想過但又美麗絕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