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歷史

成立目的: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於1970年成立,乃一所專為研究神哲學的學術中心,目的是為給有志獻身司鐸職務的人士、修道人以及平信徒提供神哲學的訓練。學院架構於2025年改組,分立三所新的學院:聖神神學院、聖神哲學院、聖神宗教學院,各自獨立處理相關課程的學術事宜。而原來的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則會為三間新學院提供資源、行政、校園設施等支援。

發展:

學院當年的創立,是為聖神修院的修生提供神哲學培訓。聖神修院前身是華南總修院(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六四年),總修院之興建是為培育華南地區國籍神職人員,讓他們於晉鐸後, 服務所屬教區。華南地區包括韶關、梧州、廣州、江門、嘉應、汕頭、汀州、廈門、福州、建寧、福寧、北海、瓊縣和香港等教區。然而,除了香港外,上述各教區,鑑於環境變遷, 自一九六四年後,再沒有派修士到來接受培育。於是,傳信部解散總修院,並將修院院址交由香港教區使用。是年,香港教區就在總修院院址開辦教區大修院,即現今的聖神修院, 落實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有關修士與神職人員該在他們所屬地區接受培育的指示。



隨後,為了配合地方教會發展上的需要,學院也開始為平信徒提供神哲學的訓練,並在學術方面精益求精,不斷持續發展:
年份 事項
1970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成立,由香港教區、澳門教區、耶穌會和慈幼會合辦,1985年再邀得方濟會加入。
1973 學院開始接受信友入讀,使他們有機會強化個人對天主的認識,及成為建設天國的有效工具。
1974-76 神學部與哲學部先後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從此, 該兩學部的畢業生可獲頒授神學學士學位(Bachelor of Theology)與哲學學士學位(Bachelor of Philosophy)。
1989 為了滿全信友希望獲得神學課程學位的心願和需要,學院再向前邁進一步,開辦宗教學部, 並同樣地獲得宗座傳信大學神學院的認可,使凡依照學部要求,修畢所有課程的人士, 均可獲頒授宗教學學士學位(Bachelor in Religious Sciences)。
1994 神學部取得了宗座傳信大學的同意,開始一個為期兩年的神學碩士學位(教義神學)課程 (Licentiate in Theology (Dogmatic Theology) Program)。 因此,神學部需要從宗座傳信大學附屬學院的地位,提升為該大學的成員學院。 1997年3月6日,公教教育部終於批准神學部升格的申請,成為宗座傳信大學神學院的成員學院。
2025 學院於九月開始迎向一個新階段。神學部與羅馬傳信大學的成員學院關係將結束,轉而成為羅馬額我略大學神學院的成員學院,開辦頒授額我略大學神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的課程。哲學部亦籌備與額我略大學哲學部掛鉤;把原來二年制哲學文憑課程,擴展成三年制的學位課程。至於宗教學部,同樣將結束與羅馬傳信大學的關係,轉為連繫台灣聖博敏神學院,開辦頒授其學位的宗教學學士課程。以上的變動經公教教育部的同意。

學院將在構架上作出相應改變,在新學年開始分立三間新的學院:聖神神學院、聖神哲學院、聖神宗教學院,各自處理相關課程的學術事宜。而原來的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則會為三間新學院提供資源、行政、校園設施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