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期目錄>

09

【 專 題 文 章

         
 

 

遙距課程

為回應香港以外的華人信友,特別國內神職人員,希望獲得神哲學培育的渴求,數年前本學院開始籌備一宗教學遙距課程。這期我們特別邀請負責籌備此課程的周佩霞修女,及其中一位參與課程設計的許淑窈小姐分別撰文,就此課程給大家作初步介紹。

   

宗教學遙距課程簡介

二零零二年十月,宗教學部主任兼校長-蔡惠民神父-首次召集了一組宗教學部的畢業同學,介紹及解釋校方有意開辦宗教學遙距課程計劃,並邀請們作第一批合作伙伴,就此展開了這課程籌備工作的序幕。

開辦這個遙距課程,可以說是對時代要求的洞悉:一方面是回應海外華人教會對神哲學教育的需求,更希望能為國內神職人員、修女及平信徒的培育作點努力,同時亦可舒緩天主教會華語神哲學授課人手短缺的關鍵問題,亦是今日全球推展的學習形社會--全民學習、終身教育、【個別化學習】的一個實踐模式。

此遙距課程的內容完全跟學院宗教學部面授課程無異,無論目標、宗旨、內容、比重及成績評核、學位頒發等皆以宗教學夜間部課程為依歸,唯一有別者,是授課之模式:一為面授、一為自學。因此,學院亦按各科別及可行性邀請該科現任教授貢獻其經驗及專長,參與、支持及推進這課程,希望能為那些無法報讀面授課程的人仕,提供一個進修的平等機會。

為了保障這遙距課程某程度上達致可靠性的學術水準,校方邀請得香港教育學院助理學生事務長劉煒堅博士、及香港公開大學高級中文教學設計主任曾婉媚小姐出任小組顧問;劉博士專於課程發展的研究,曾婉媚小姐對公開進修的教學設計有極豐富的經驗,她同時亦是此課程教學設計員-以畢業的同學們為主-的導師。

這個宗教學課程的資料,原則上該以各科的教材為依歸,兩學分的課程,將以十單元進行;但遙距學習內容的設計,是要由傳統標準化的教學模式,踏入個別化的教學模式,設計員要走一段很艱鉅的歷程。自學式教材,就是將整個教學的內容與過程全部公開,也就是要公開給其他教師與同業人士的挑戰及批判;設計學習指引時,既要考慮(成人)學員背景的參差和多元性,也要預期他們的反應和回饋,單獨及個別性學習的境況及所需的輔助,全部要預先放進教材裡,所以編制遙距課程也有嚴格的要求和學術上的交代。

過去幾個月,負責課程編寫的教授們和教學設計的同學們,除了本來已經要肩負的工作量外,還在百忙中為這課程付出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願眾志成城,為學院創出一個新的里程,為主作點美事。

周佩霞修女

   

設計遙距課程-以感恩之心迎向新挑戰

自二零零三年九月開始擔任宗教學遙距課程的全職課程設計員以來,心情一直是既感恩又戰戰兢兢。

感恩的是,藉著上主奇妙的帶領,從前我有幸在此地靈人傑的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攻讀神哲學,已是上主對我的莫大洪恩!今天再有機會透過設計遙距課程,溫故知新,並把過去在學院所學和所領受的與國內及海外同胞分享,無疑是恩上加恩!

戰戰兢兢,因為這遙距課程為每一位參與者,無論是學院的行政人員、課程編撰人(教授們)或課程設計員,都是一項新的挑戰,而且是艱巨的挑戰!所以做這份工作有一定的壓力。然而,壓力也是一份推動力。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喜歡用聖保祿宗徒的一句名言自勉:「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12:10)。

願上主透過祂的的恩寵和德能,在我們身上成就祂的計劃!

許淑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