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期目錄>

09

【 專 題 文 章

         
 

 

宗教交談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教會展開與不同宗教的坦誠對話。教會期望透過這對話,與不同宗教團體達致放棄偏見,互相接納、欣賞、交談、分享,最後以寬容的精神,共融相處,一同為促進社會的和平正義,攜手合作。

哲學部本學期「宗教交談」科導師周景勳神父特別安排同學參觀「中華回教博愛社」、「圓玄學院」及「西方寺」,作為這科的實踐。以下是有關「圓玄學院」及「西方寺」的觀後簡報。

   

記參觀「中華回教博愛社」

四月二十六日那天下午,周景勳神父帶著我們前往位於灣仔陳東里的「中華回教博愛社」探訪,社址樓高四層。當我們一眾二十來人到達時,該社的楊秘書長熱情地迎上來,隨即把我們帶到一樓的活動室。該室平日是他們的教眾舉行齋月活動及聚餐的地方,今天開放用來接待我們。我們在那裡見到他們的教長楊興文先生,原來他特來為我們準備講座。

楊教長透過電子簡報,先後為我們介紹了伊斯蘭教的由來、歷史、教義、信條,以及基本功修和現實意義。楊教長說,根據《古蘭經》記載,「伊斯蘭」原來指「和平」、「順從」。易言之,伊斯蘭教主張人類和平與安寧,歸順並服從真主「安拉」。信伊斯蘭教的人則稱「穆斯林」。

「穆斯林」除了接受伊斯蘭的六項信條:信仰「安拉」真主,信天使,信經典,信聖人,信復生及信前定等外。平日尚有五項基本功修,包括心中常存對「安拉」真主的表白、守禮拜、齋戒、天課和朝覲。為有能力的穆斯林,到麥加城參加「朝覲」功課是必須的,這是他們讚美「安拉」的光榮,體現在祂前人類是一律平等,他們的一切行為都要向「安拉」負責的機會。

聽完楊教長的簡介後,同學們都踴躍地問了一些問題,多集中於穆斯林在麥加城的朝覲禮儀,及他們平日的衣、食習慣等。當中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反省,那是有關穆斯林的培育。據楊教長說,他們的團體並沒有一套有系統的培育方法,整個培育過程幾乎完成依靠他們的家庭教育。每一個穆斯林家庭,身為父母親的,從子女呱呱墮地那一刻,便開始在他們耳邊反覆吟哦「安拉」的名字。到了子女稍長,便開始向他們灌輸教義信條。至於生活習慣,亦依足信仰的指示,一切行止有節。因此,在社區內穆斯林的數目雖然沒有明顯增長,卻也沒有明顯的流失。看來穆斯林這種讓家庭把信仰一代一代傳下去的做法,是個相當可靠的傳教方式。

廖潔珊

 

   

志蓮淨苑參觀後記

本學期團體日的活動,學協選擇參觀位於九龍鑽石山的志蓮淨苑。由於一般中國廟宇總給人一種喧鬧及煙霧迷漫的感覺,故當天抵步後最吸引我的,是該苑的整潔清靜。
為了接待我們,有關方面派出多名對佛教及淨苑有相當認識的人士,向我們講解他們的宗教。在交談中,發覺他們的團體相當有朝氣。當然,在整個探訪過程中,最吸引我們的,是淨苑的建築,博得大家一致的讚賞。說實在的,以今日香港人那種一切從經濟效益著眼的態度,志蓮淨苑可算是個另類的見證。尤其淨苑讓前往參觀的人,不但看到中國古代,全部木材的寺院建築文化最精緻講究的一面。同時也讓人看到,今日在香港,仍然有人為追求一個理想,而不隨波逐流,排除萬難,鍥而不捨。

譚永明修士

   

「圓玄學院」及「西方寺」訪問記

三月二十二日上午,全體哲學部同學準時齊集圓玄學院,開始一天的宗教交談之旅。當日接待我們的是圓玄學院其中一名負責人梅先生。他先帶我們參觀院內一些景點。最先到太歲殿,殿內供奉60位太歲像。接著到院內一座名叫「石館」的地方,館內收藏著大量梅先生精心挑選的石塊,這些石塊大部份未經雕琢,全部均以原來的天然形狀命名,與道家自然、返樸歸真的精神很配合,相當獨特。接著參觀院內的圖書館,裡面收藏了很多經典名著。之後,蒙圓玄學院董事會會長湯國華先生,在百忙中抽空接待我們。湯先生詳細向我們解說圓玄學院的歷史及精神。


從湯先生的解說,我們知道圓玄學院除了供奉儒、釋、道,三教的聖人,兼奉關帝、觀音大士、呂祖、濟佛,道統傳自五師之系外,尚有華陀及鄭金山等神衹。湯先生又說,圓玄學院雖屬道教,但除了道教的無為哲學、陰陽五行,養生諸術,亦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也吸收諸子百家信仰所長,並廣納外來的修養思想。可以看到,圓玄學院信奉的,是多神信仰。他們也追求「天人合一」,以積極人生,領悟生命的超越真諦。

經湯先生的詳盡介紹,我們對圓玄學院有了較深入的認識。之後,湯先生更預備了豐富的齋菜,邀請我們共晉午餐。席間賓主交談甚歡。讓大家體會到宗教交談中常說的,「和而不同」的意思。

離開圓玄學院後,我們步行往隔鄰的西方寺。西方寺建於1973年,是本港著名叢林之一,所在地群山環抱,景美如畫,其中的佛寺佛塔亦相當雄偉莊嚴。當天接待我們的是寬運法師。法師向我們介紹西方寺的歷史外,也給我們介紹寺內一些建設。

法師介紹完後,帶我們參觀寺內的景點。首先是大雄寶殿,金碧輝煌的佛像,配合精雕的建築,在外難得一見。之後更讓我們到甚少對外界開放的萬佛塔。塔高九層,每層供奉不同佛像。塔內更有一佛教文物館,陳列該寺長期搜集的不同朝代的佛像文物、法器、經卷及歷代高僧墨寶,以此作為佛教文化歷史和藝術的推廣。頂層供養佛指舍利,以便信眾瞻禮。

對西方寺之行,大家都有一開眼界之感。最後我們拍攝一幀大合照,結束整天行程。對每個參與這天宗教交談活動的同學來說,可說獲益良多。大家不僅增廣見聞,最難得的,是大家都體會到不同宗教間的互相接納及欣賞的重要。我們由衷向這次接待過我們的每位兄弟姊妹說聲多謝,但願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賜予他們平安和喜樂。

譚漢威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