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期目錄> | 基督普遍救恩 | 聖召的奧祕 | 三個神學生和一個暑假 |

15
[ 基督普遍救恩 ]
         
 

(放大圖片)

午後的修院顯得一片寧靜,本來與吳智勳神父相約在修院的飯堂做訪問,不過他很細心地想到,人來人往可能會有點干擾,於是很體貼地為我們借來會客室一個,讓我們可以好好地聊了一個小時。

訪問的重點當然是吳神父寫好不久的博士論文。吳神父一開始就謙遜地說:「只是聽命。」原來在1999年時,吳神父已卸下大學舍監的工作一段時期,當時的耶穌會省會長希望吳神父可以攻讀博士課程,於是吳神父就「聽命」了。「雖然不用做舍監,但是還是有很多工作,無論是耶穌會內還是教學工作,因此不可能全身投入讀書生活,要找一個可以兼讀的課程。」由於有這樣的一個條件,吳神父終於找到台灣的輔仁大學,該大學的神學博士修讀模式,可以適合吳神父自身的狀況,也由此開始了吳神父漫長的博士路。「本來也要修讀一些相關的科目,但是當時自己已經在學院教了十幾年書、也寫過不少相關的著作,於是輔仁大學那邊,認可我的資格,豁免我修讀課程的部分,就只是專心寫好自己的論文。」


那麼,九年的寫作歷程是怎樣的呢?「最為難是如何擠出時間。」談到這九年的學習經歷,吳神父最深感受是這一句。「由於工作繁多,很難每天都可以抽時間來做關於論文的功夫。往往是趁學院一個學期的完結,就走到台灣輔仁大學,搜集資料,慢慢把資料累積下來。」談到在輔大和學院搜集資料的分別,吳神父覺得二者都有豐富的資料,而學院圖書館由於有七所神學圖書館的聯網,有時候也顯得很方便。


經過搜集資料的階段後,又如何落實寫作呢?「不同的情況也嘗試過,但是最後發現往內地教學時,是最佳的寫作時刻。因為在內地教學,都只是日間的課程,晚上的時間全是自己的,往往六時晚禱後,就完全空閒起來,反而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寫作。」


在工作、教學之間進行研究工作,吳神父認為和全心投入,有何不同呢?「最重要是在過程中,自己的想法成熟了,」吳神父很嚴肅地說出這一點。「如果是三十年前,我一定寫不出論文要表達的思想。我所研究的內容,與我自己的牧職工作、教學工作是息息相關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時也會把自己研究的一些心得,在講道中、在教學中,帶給其他人,並且從中獲得回饋,又強化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那麼,研究的題目是什麼呢?「論文的題目是《基督徒倫理本地化的探索》,不過論文出版時,因應編輯的建議,這個題目會變成副題,書名會是《基督普遍救恩》。」談到即將出版的論文專著,吳神父也有點眉飛色舞。據吳神父所言,該書在本年的十一月中旬可以正式出版,或許大家現在手上也有一冊了﹗

題目是關乎本地化,但是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呢?原來,論文的根源,是吳神父童年的經歷。「小時候聽道理時,經常也關乎地獄的可怖,令自己感到很恐懼,很害怕。」吳神父嘆了口氣,「即使到成為神父後,不時也會遇上教友,為地獄的問題而憂心不已,可能是擔心自己,也可能是擔心自己身邊不信教的親友。我自己很感到,救恩應該是帶來喜樂的,因為我們是來傳福音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關於罪和救恩的問題呢?這就是我研究的核心了。」


至於整篇論文的內容,主要是分兩個部分。吳神父首先要處理一個本地化的問題,就是罪的概念。「傳統上,不少人認為天主教在中國傳福音的其中一個阻礙,就是過於強調罪的問題。有些人認為中國人不接受人本身有罪的概念,因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強調人性善等等。我在論文中反對這個看法。我認為:天主教不可能不談罪過的意識,因為這在聖經中是很清楚,在福音中的開首,若翰洗者出現,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人悔改。如果沒有罪,何來悔改呢?所以把罪過意識輕輕帶過,說不合國情,並不是正確的態度。


實質上,我在論文中指出,中國文化中同樣具備罪過意識,我們可以從很多中國的古籍中,看到這個意識。也許表達的方式與天主教一貫的表達不同,但是這正是本地化要努力的地方。」


「不過這並不是我的論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吳神繼續說下去,「在談過罪的問題後,我們更要談的是救恩的問題。因為罪不是信仰的核心,救恩才是,不過救恩是在罪之後才臨在人的身上。關於救恩,我從儒家思想中看到,儒家重視的仁愛而非懲罰。罪罰並不是關鍵,生命的核心是仁愛,而我由此帶到我們期望救恩的普遍性。


「在論文中,我先引用了大量聖經的例子,說明天主救恩普遍性的可能;還有教會禮儀中的經文、大日課晚禱的經文,也呈現了教會希望所有人得救的意願。在感恩經的第二式中,我們不是說『使所有去世的人,得見你聖容的光輝』嗎?這不就是對於所有人得救的期望嗎?」


談到這說法會否引來爭論,吳神父也同意,會有不同的神學意見,「但我要先點出一點,」吳神父很認真地說,「救恩是來自天主的,只有天主才可以決定誰能得到救恩;我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必然得救,而是要指出,整個教會都期望每一個人得救,我們也希望每一個人得救。這才是我要表達的重點。」


究竟論文的思想如何,可能還要待大家細閱吳神父的大作才可以作更深入的討論了。原來這本書不僅內容是吳神父的心血,封面也是吳神父特意選擇。
到了訪問的尾聲,我們也為各位正在神學路上奮鬥的同學,向吳神問:「如果在學的同學打算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你有什麼忠告呢?」


「要寫你自己深信的東西,」吳神父想一想後答。「在寫完這篇論文後,我覺得終於回應了自己童年的恐懼;自己小時候的疑問,終於在自己手中解決了。這是很有意思的。千萬不要為了學位,寫一些迎合別人的東西,這不會有真的得著。」


最後,我們也想知道,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吳神父,會有什麼新的計劃?「我本身對寫作很有興趣,過去的日子由於專心於論文寫作,不能有其他寫作計劃。在未來,希望可以多寫一點文章,希望每一年也有一篇相關的論文,可以完成。」吳神父跟住望著我,要我寫出以下的「忠告」:「也希望神學生都要努力,多一點有關神學的寫作,因為文字能夠長時間留下來,把自己的思想記下,讓更多人有所得著﹗」

 

 

    <15期目錄> | 基督普遍救恩 | 聖召的奧祕 | 三個神學生和一個暑假 |